Monday, December 8, 2008

答老师净念题

老师:
综合楞伽经刘宋,魏,及唐譯三本之句与义解如下:
(A)云何净其念?云何净诸觉?云何起计度?
净念义:(一)首应善解净念实相义即自心现量,乃因善解究竟心性,故一切影相寂灭,故无所有,即随顺契入无生。
:(二)净念唯我心故,心本不动,心本清净。持其如如为体,微心为住,现量分齐生起为差别用。
念为何义:(一)念为心起现行,心之用也。现行符合心的自性即无生法摄受,因为念既是心,法亦是心,善解其念乃自心现量,离分别。
:(二)念念于法自相及共相建立如。
净诸觉义:(一)离觉所觉法,有无二俱离,不落二见。
:(二)一切法如幻,法身亦如幻,诸觉不相及,诸觉地无有次第,不觉则建立有生灭境,及相续见。
计度起因:(一)因次方真教体,清净在音声。故非幻,非无自性,非空相等等法相无有比故,故有计度方便钩锁建立。
: (二)计度谓一切法名假安立自性差别乃至令随起言说,又称遍计所执相。

(B)云何念增长?何因而有觉?云何净计度?
念增长:(一)应洞达净念,故照见一切法如生死与涅般法,乃一真净心所现,一心平等之用,无分别。
:(二)第一义心,生不生,涅般,空,刹那,趣自无自性。故知达妄本空,求真亦妄。
:(三)心量不现有,故心无境界,尽除遣法,尽遣净念若力求净而反被净缚。
觉何因:(一)觉四种缘:觉法自心现而不执取;无始虚妄分别色境界熏习执着;法各自性自性如是故;希望欲见种种色相,如求答案。
净计度:(一)应除遣遍计所执计度量;应了知一切法缘生,依他起性;应征一切法平等真如圆成实性。

(C)云何见痴惑?何因有迷惑?云何净迷惑?
迷惑因:(一)乃至有心转为迷惑因,故说非究竟。
见迷惑:(一)不觉唯心无所见,能见及所见建立;不了自境心,圆照现量众色相,于分别取着。
:(二)未善分别去见自心虚妄境界。
净迷惑:(一)善观察,照见自心妄想流注因
;(二)藏识海浪乃法身境界;七识乃是佛身也,智不取诸识境,识灭,惑因随灭,入无生净境。

(D)何故刹土化?相及诸外道?;何为有国土?化相诸外道?;云何刹土化?相及诸外道?
若刹土化,若相化:(一)此乃佛度众生微妙方便楔具,建立净土及无量无边庄严相,犹如法华化城喻,随宜方便度一切凡愚外道。
名言建立 :(一)善解名言种子义,不执其遍计所执假设施,籍名言入实相义。
佛子本怀 :(一)无有疲厌心,尽以令众生,离人我法执苦,得寂静念净乐。

(E)云何无受次?何故名无受?;寂静及次第?;及无影次第?
次第受 :(一)因众生无真实,故方便建立次第受,但实相不落次第受不受。
:(二)随遍计所执相随起言说之局限,未能具体现,叹但唯能次第起,故应引之令得出二相次第困局。
正受 :(一)但心法所受为不思议熏及不思议受,应知其为現识因。无受为正受,无受故相续相灭,此因灭则流注因灭。
:(二)前圣所知,转相传授,妄想无性为受。
:(三)百变百无受,百变微妙受,无受亦可百变。
寂静无影像 :(一)寂静唯心直达,第一胜义远离生,无有诸心量,一相一味毕竟空。
:(二)心乃明镜持诸色影像,照见诸法无有性,心海流程有无足迹不捻黏,无功用道。缘起性空,性空何碍缘起。
此答请老师示教。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