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dnesday, November 26, 2008

再答老师因果题(2)

老师,1)佛说因果为对治外道拨无因果论;然而佛又在经典教我们修净业三幅深信因果,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;又为执断常众生,令不堕断常二见说因果。2)因果二字离于斷常,执断故即造善恶无善恶果报,无果报故说无因故,而成断见;若执常病即执不变义,常即一层不变,故不能生果,因为无果而外道说为常,因外道执常病不变之理,违背佛说因果不思议熏变的实相义,故说因果论离于斷常二边。3)因果论不唯须于三世相应方成因果,因为有因果故,世出世间法坏不坏,故有众生,一切事与物器世界,众生通过明白因果实义,修行成就。 虽有说要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,欲知来世果,今生作者是;当知念念都在因果当中,过现未来三世乃分段说之。4)众生一心体大寂灭,唯一念总摄一切法,于大圆鏡智,因果具体现,然而若于相大用大,言说音声则有因果相续相次第现,故说一切法包括因果论相续齐显。请指教!

答老师法华化城系珠喻

老师,1)佛说化城喻为应当时众生心智疲惫而方便随宜而设,待其心智身心安顿后,苦已减,心不退了,故佛随之说系珠喻入实相义。阿弥陀佛建立西方净土亦同化城方便摄受当今之智浅福薄众生,故念佛人应坚持念佛成佛,同时亦要深入经藏悟入实相义,方为究竟,深明不识本心,学佛念佛无益,念佛之余当契合无生法则,心量不可得之不可说心量。
2)阿难说我亦有份,此句“我”者已超越二相你我而含摄一切众生,皆具足佛性及一切性功德义,而说有份。佛说阿难之病,吾不无有犯之,闻法故得利乐之,有聋不闻非佛过咎乃吾等众生也,因佛说法乃一相一味,无有二相,无有高下,随众生心随意方便说之。深会佛说法如海水味道,一味也,嘗者如人饮水咸味各别,适时应智生了解,常同常别,常别常同义。此答请示教。

答老师提婆达多破僧坏法题

老师,提婆达多是智者,深深明白汝等比丘所执,如经云:皆是我等所欲,若要帮助出楔,当用逆楔说离于欲事;现提婆达多欲破和僧坏法,令其尽形寿执无五法而不能自拔。是法如是或是法不如是皆是佛随宜深密说法,乃因息病故,提婆达多逆用,随顺所执为楔令其深执而不得出离。故众比丘于其所说应当悟入随宜深义,不为何法所缚而遭破坏,佛默许提拨达多取逆向而入。请示教浅释。

答老师因果题

老师,1)佛说因果为对治外道拨无因果论;净业三幅深信因果,故众生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;为令众生不堕断常二见说因果。2)因果二字离于斷常,执断故即造善恶无善恶果报,无因无果,若执常义即执不变义,亦则因果不变违背佛说因果不思议熏变的转变义,故说因果论离于斷常二边。3)因果论不须于三世相应方成因果,不昧因果故,世出世间法不坏,众生成就4)众生一心 体大寂灭,但无碍万法,相大用大,包括成就因果论相续齐显。

Thursday, November 20, 2008

回答柯师兄问题

周倩如 说...
老师,答(1)如果在学佛当中,当然得通过佛的经典教诲,善知识的引导方能契入,所谓多闻的总持,多闻有智慧,因为理因事彰(法),事因理立(心)。在学习过程当中,若于佛说的随意方便法,现象,事相,,闻后用坚持执着,将闻之佛法,执为究竟的如“佛”一样,此乃是净敷的执病; 虽知多闻,但亦要反闻,闻闻自性方不落执病,因为心境一切法皆如幻,法应度心而立。此二句乃修学准则。(2)灭数量????

2008年11月21日 上午10:40


周倩如 说...
老师,(2) 二乘人修学最终目的之无余涅般,即将身心悉归于空寂无为之涅般境界,他们会通过灰身灭智灰断,焚身灰智。灰断,灰灭 是将肉身焚烧成灰,将心智灭除之意。老师,请指教。

2008年11月21日 上午11:07

Wednesday, November 19, 2008

善解第十七愿“诸佛及众生皆念我名号"

老师,感恩你让我更明白此愿义,(1)经云:佛说一切菩堤皆归于众生,显示佛对众生之至上感恩 ,若发愿成佛故应当效仿如是感恩。第十七愿诸佛赞叹稱我名号故成就弥陀满其成等正觉故,诸佛已如是赞叹,众生更应第一时间护持赞叹名号,弥陀成佛饶益不可说量众生,乃是佛弟子本怀应当护持。(2)种正成就佛因故,众生会如是成就成佛,显示佛念念众生无尽心故(3)佛智善引导故众生乃能念念念自性弥陀,教之超越能念所念随顺得入;(4)其中”我“已非有你我之二相建立,超越你我范畴,打破放下我执,在此佛的用心深密部分非吾境界,故说不可思议,一心顶礼n无量遍亦未能穷尽。请于指教!

答佛学“易行道之易行道”

老师,1)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是度一切众生之心法,仗此到佛智,因无有自性无形无相无味的名言种子方便假设施安立故。非思量能及。2)日常生活若不落可执有无二相见之建立,无有能立为宗心量,则是如来智慧。3)念佛易行道的易行道是指(一)若专心念佛外更要拓开心量如佛般心量;知佛及西方在吾等心中;知心本不乱故,非经念佛使之不乱之;知不生不灭;念佛亦无有能念可念,随顺得入。4)若众生未有具备信慧者,乃用余法契入,当知法一相一味无有二相,念佛余法哪能乖离实义理? 才名为法法平等无有高下。此答请指教。2008年11月18日 下午12:16
修正倩如答:1)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,是唯一一乘道觉可复本一切众生之心法,仗此妙法到如来圣智趣境;因此妙法逼附无性无形无相无味无名,随顺其性,假立名言种子,方便设施安立有无性,有无形,有无相,有无味,有无名等法。方有转法轮,涅槃音和来去法。念佛法门是过世间量,非思量能及。2)若日常生活不落可执无执有无二相见及亦无有宗可为其所立,则是如来智慧。3)念佛易行道的易行道是指(一)除一向念佛外,更需要善自知,自心量如佛心量;知弥陀及西方不离我心;知心性自性法体本不乱故,非非不非经念佛,复心源不乱故;知心无念无不念;如是念佛,名为随顺得入念佛法门。4)若众生未具备善软信慧心,乃用余深法中令其契入利喜;当知诸法本一相一味无有二相,念佛及余法又何能乖离此实相义理兮? 若能如是知,其人不论习念佛或习余法,其心胸常常如是安住,法法平等无有高下,而不犯增上慢病兮。2008年11月18日 下午3:12

回答"佛何故不说实?"

老师,(1)释义:大慧与此问佛何故不说实?因佛说法犹如阳光布雨等于普施一切众生,为何以权法为说之而非究竟法。佛答曰:若众生无真实心智境界,难解佛意,不相应故不说。佛用波浪,梦境,镜像作喻,心境界即是“一切俱时现”说出最真实道理。下句别说,若境界未达故,佛唯有次第分别说,前五识现量境界,一切法自心现,故要用六,七意识,能所等名言建立。以下又再以工画师比喻佛说法,画师彩图像,妙法名言句皆不可得的,乃因随宜方便令得入。真实离言说文字,离能觉所觉相,真实无能说,故不说实,说之不实!真实者乃自悟自觉圣智也。凡愚不善解真实义,于种种如幻心境做虚妄分别,佛善于用,因病与药随宜调教说是非,有无,真俗,实不实等法契机施教,如法华经曰:五千众弟子离席亦佳!;若但赞佛慧众生没在苦,如大雨能滋养大树,但小树则被溺弊反成其害,是同等道理的。于种种异根众生,佛皆随众生心应所知量,随宜方便说法,凡愚声闻难知难解,诸佛自觉境界何有不真实?是会得非说也!(2)彼心无真实,心境界亦然?广义明之,此说彼心即是我心,心无真实即是不落真与非真,故佛不说为最真实说,说即不达,一切法如幻,心境界亦是如幻,故说无真实。请示教!

Monday, November 17, 2008

答老师常不轻题

老师,1)威音表义有(一)威音王名号反复出世有二万亿佛同号,表实相义理;(二)圆音普被,威伏十方,能随根机施教:(三)过现未诸佛同宣此法音故;(四)说法威音辩解自在,心无所畏,饒益无边众生;( 五)“不敢轻于汝等,汝等皆当作佛”是见佛成佛无上威音;(六)受持威音王说法华偈得六根清净。(2)常不轻说增上慢者亦行菩萨道,因常不轻善解法性湛然不二,菩萨道性不随增上慢者而变更,若增上慢念转乃仗此法证无上菩提。(3) 常不轻为已证偏空涅盘,未证谓证增上慢者唯用身教行礼拜方令得出,机教相扣,逆楔出楔治执病,礼拜亦是菩萨道法,随意方便法。此时增上慢者会惊讶礼拜亦是不可思议度门,正是契机契理;幅面者有说因常不轻故而造罪业 ,善解者不如是作观,一个无善根者会恣情造业,又未遇常不轻果报更惨,故能遇常不轻乃一大善缘,因此等众会复遇常不轻,重业轻报,教化成就。(4)于因果法亦不轻,勿沦为拨无因果断见,果报因缘聚集不得不现行,有罪者,或有功德者,其果报各异,成佛亦随异时而熟。常不轻积极广结善缘乃善会佛种从缘起。(5)若说常不轻是愚痴行为,是无智慧可怜者,不善解普门示现大悲心行,若为度众生成佛故,其行契机契理应当效仿。(6)常不轻是不轻于人,更不轻于法,不于其中建立虚妄分别有无二相;常不轻所成就法即是般若波罗蜜多法,欲学无上菩提,不可轻于一切,感恩成就你。
2008年11月18日 上午1:11

发表评论